位置:首页 > 菩提文海
逃避和出离 字号   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的种种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许多烦恼、痛苦。如果能够转变,那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就不须厌离;无物可厌,也就无处可
发表时间:2021-04-19     阅读次数:     字体:【
0

逃避和出离

字号

南无观世音菩萨

  通常,初学佛的人,必须要有厌离心,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修行佛法的重要和必要。要厌离什么呢?是对于来自心理、生理、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的种种矛盾、摩擦,而引起的许多烦恼、痛苦。如果能够转变,那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就不须厌离;无物可厌,也就无处可离了。所以,厌离是修习佛法的初步,就是知苦而求离苦的意思。

  一般人总认为厌离人间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就是否定了人的价值和意义。其实恰好相反,正因为要提升人的价值和意义才要暂时厌离。就像商人出外经商,是为了赚钱养活眷属,维持家计;孩子出外求学,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谋他日成家立业和自利利他。所以,佛法所讲的厌离是修行的初步过程,而不是终究的目的。

  逃避就不同了,逃避是不想负起应有的责任,不敢面对现实的生活,而抱著逃债,甚至于逃亡的心态远离他所处的环境,这种人就像处于逃亡状态的犯人一般,心里经常充满著恐惧、不自在、不安全,永远承受著无处容身的心理压力。这和修行正信的佛法以厌离烦恼的世间,安全不同。若能厌离烦恼,他就能逐渐地离开烦恼;多离一分烦恼,便多得一分解脱和自在。自在的程度愈深,烦恼也就愈轻,最后便得究竟解脱。如果已得解脱,当然也就没有厌离和不厌离的问题了。

  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逃避是知苦却不敢面对苦,反而逃苦的意思;厌离是知苦、避苦因而学佛脱苦,乃是为了疏导问题。逃避既违背佛法所说的因果律,所以也不为佛法所许;厌离也不一定要离开人间,而是透过佛法的指导原则及其修行方式,提起对于世间现象的彻底认识。《中观论颂》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首先是厌离世间,结果既已知道诸法空幻,也就不起烦恼和执著,也就不需要厌离。不过,仅仅通过知识的认同未必能够离苦,所以要暂时离开世俗的环境,专门修持佛法的戒、定、慧三学,就比较容易达成离苦的目的了。因此,上上根器的人,一旦接触佛法就能顿悟,悟后或以出家身,或仍以在家身于人间行化;一般根器的人,则以离俗出家最易得力。不过,出家是大丈夫事,并不是世间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因为第一、一般人不知厌离;第二、许多人虽知厌离却无法厌离。(圣严法师著《学佛群疑》)


 
上一篇:近代往生随闻录
下一篇:《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节录
  • 此网站声明,不在网站筹集一切资金,请不要在此网站向一切个人账户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 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国爱教,环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拒绝皮草,救助流浪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不参与一切与觉正净佛法无关的邪教(例如法轮功之类违法破坏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以佛教为旗杆招摇撞骗的民间团体组织)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学习大乘,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福慧双修!!!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昔发菩提心,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本网站为2019年农历2月19 日观世音菩萨生日网络开通! 技术支持意见,联系方式13764407838 QQ2323773137 电子邮箱QQ2323773137 微信号13764407838
  •   备案号:沪ICP备19004002号-4
  • Copyright © 2019- 佛教佛陀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